实在是因为整体区域划片的问题,没办法分割。
要不然这大几百万亩的土地,灌溉、水利设施还要经过别人的土地,也不合适、也不方便管理啊。
这一千多万亩巨大的土地,具体说起来就是沿着兴凯湖西岸延伸到山边的狭长地段,加上兴凯湖西南岸朝着绥芬河延伸的山谷平原,以及山谷平原和高山之间交接的低矮林地地区。
这些交界地区,在老毛子的理念中甚至都不是耕地,也不是经过开荒就可以变成耕地的存在,毕竟有钱人和穷人的标准可不一样。
在李泽沧以及华国团队看来经过复杂的开荒,这些低矮林地依旧可以种植大豆,或者按照李泽沧的规划,部分用来用作养殖场的规划。
这也是为什么对方这么乐意租赁这么大片的土地的原因,很多荒地是老毛子眼中的荒地,但更多的所谓荒地,在他们眼中那是真正的荒地,是不值得通过改造改成耕地的。
这种代价太高了,既然有冤大头愿意花费巨大代价改造,愿意租赁,他们自然欢迎之至。
而这些别人看不上的地方,在国人眼中依旧是宝贝啊。
一般人真的很难理解土地对于国人的意义。
别说这种荒地,就算是崇山峻岭的梯田,甚至都有先用石头围起来,然后在从低矮的地方人工运土上去,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,打造出一星半点位于山顶的零散地块。
靠近兴凯湖的地方自然是可以作为水田种植水稻,而远离兴凯湖的地方由于水利灌溉设施的原因,只能种植大豆、玉米等作物。
不过两位院士的专家团队,已经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,制定了灌溉总渠的挖掘方案,等到联通兴凯湖的灌溉渠修建好,种植水稻的面积会极大增加。
在未来的一两年内,这一千多万亩土地中,经过了水利设施的加持,未来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面积都可以种植水稻。
虽然是为了大豆产业,但如果能种水稻,谁还种大豆啊。
和水稻相比,大豆瞬间就不香了,想一想后世的五常大米。
再说了,种大豆的土地多了去了。
至于其他的海拔略高的位于坡地的土地,只能种大豆了,纯靠能源引水的成本太高了。
在国人眼中,最好的土地自然要种粮食了,而真正的粮食在国人眼中自然只有小麦和水稻了,其中水稻又是比小麦更优先的存在,其余才是玉米大豆之流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