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边的祝绍庭凑到妹妹耳边,做了个翻译。
文风昌盛,简单来说就是此地读书人多,虽然没有功名,但是编个话本子还是可以的。
百姓也能识上几个字,看不懂四书五经,可是看得懂话本子,还能听说书人讲呢。
这年头,说书人也卷。
说个什么水浒传、西游记、西厢记……这其中最近的本子都传诵了几十年,百姓们大都知道个情节吗,吸引不了人。
既然不能和上面的本子比情节,那就是量大管饱,吸引眼球。
可是这最后都落了一个平淡如水的结局。
好不容易出现了这么一件事,这种事当然最讲究一个时效性,昨天下午,速度快的酒楼已经说了这件事。
第二天早上,各家酒楼又都推出了这件事的最新情况,来龙去脉清楚,情节一波三折,细节到了祝新柔说这话时周围人如何不信,嘲讽,再到他们知晓后心悦诚服,上门亲自来求小神仙原谅。
祝新柔:“他、他、他们就这么相信了?他们就没想一想,这些人怎么能知道祝家的事情?”
能旭开口解释了,“也没有指名道姓,就是众人都晓得的隐喻,故事中也只是提到了祝姓。”
常逸阳看着脸上还有着奶膘的孩子,像大人一样叹气,顿觉有趣。
“不止哦,祝小姐,为了避免祝家怪罪,那些写本子的读书人自然是要多多夸您,把您夸的心地善良,慈悲大度。
这般宋夫人也一定是个和善的,绝不会去找这些人的麻烦。”
能旭轻咳了一声,常逸阳讪讪,自觉失言,这话倒是有调侃宋夫人的意思。
能旭知道这位友人没什么坏心思,就是兴致上来忘了规矩,这时看着常逸阳道了歉,就立刻转移了话题,说起了功课的事情。
一波三折。
早上这件事刚传扬开,下午就有了新的情况。
原来蔡举人过继的侄子幼年病死,现在的蔡文昊是他在外面的私生子。
因为当年过继子嗣时无子,等孩子长到两岁,外面养着的戏子就怀了身孕,等到继子五岁得病去世。
蔡举人就动了心思,把外面的私生子顶着继子的名义,抱回了家中。
隔着三岁,小时候养在家中,大些就说发育得晚,直到十几岁才长个子。
旁人也不会往这边怀疑,如此就这般成功了。
宋婉君没忍住八卦的心,悄悄喊来了女儿,“新柔,这件事是到此为止了吗?”
祝新柔微笑,“娘亲,你只管再等两天,说不得还有变故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